主页 > 头条 > “AI换脸”搞诈骗人工智能又火了

“AI换脸”搞诈骗人工智能又火了

佚名 头条 2023年05月24日

“虽然我知道现在骗局很普遍,但我还是不敢相信我遇到了。” 5月23日,读者吴佳(化名)回忆起几天前遭遇的电信诈骗案,仍心有余悸。 在吴佳遇到的骗局中,骗子用AI给她换了脸,变成了她熟悉的人。

不仅吴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变幻莫测的人工智能诈骗,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的新型电信诈骗模式近期呈现高发态势。 “AI诈骗成功率接近100%”“公司老板10分钟被骗430万元”等科技话题相继登上热搜,也引发网友热议新技术的应用。

“AI换脸”搞诈骗

人工智能再次火起来,这次是围绕电信欺诈。 吴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前很久没用的一个社交账号突然收到了多年未联系的高中“朋友”的问候。 起初,他并不觉得可疑。 但简单寒暄后,对方提出了2000元的紧急贷款需求。 吴佳虽然有些疑惑,但以以往的亲密关系,并没有立即拒绝,而是提出通过语音和视频来验证身份。

“先是他们给我发了几条语音信息,听起来很正常,更像她的声音。然后我打了一个视频电话,她很快就接通了,确实是她的脸。”吴佳说。 据吴佳回忆,由于网络经常卡顿,视频通话接通后,两人的对话并不顺畅。

ai换脸杨幂视频制作者回应_ai换脸成新型骗局_ai换脸明星百度云

他没有详细解释为什么要借钱,而是在确认了自己的“面子”后急切地挂断了电话。 对方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吴嘉的警惕。 随后,吴佳在电话中询问对方他们共同的高中老师姓氏,对方并未正面回答,并反复说“是我”。 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骗局后,吴佳挂断了视频通话,进一步通过其他渠道向该同学求助,得到的答复是借款人不是自己。

对于这个骗局,吴佳觉得对不起她。 吴佳说:“我知道电信诈骗的套路很多,但没想到视频验证的方式可能行不通。后来我提醒家里的长辈,遇到同样的情况很容易上当受骗。”情况,所以我又和他们谈过,强调不要随意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资金交易。”

根据吴佳反馈的信息来看,她遇到的就是最近广受关注的AI诈骗案。 5月22日,“科技公司老板10分钟被骗430万元”“AI诈骗成功率接近100%”“全国多地爆发AI诈骗”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多地警方公布了AI技术相关的电信诈骗案件。

温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5月22日发布消息称,“我觉得你不要对我不好,收到短信中的图片第一时间联系我。” 温州市民陈先生收到“私家侦探”勒索信息,并附上所谓陈先生与女子不雅视频截图,但相关视频是AI合成的。 陈先生报警求助PC官网,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ai换脸成新型骗局_ai换脸明星百度云_ai换脸杨幂视频制作者回应

无独有偶PC蛋蛋信誉群,平安包头官方微信公众号5月20日披露,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分局近日破获一起利用智能AI技术的电信诈骗案。 福州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先生接到好友的微信视频通话,通过视频确认好友人脸和声音后,郭先生在10分钟内将430万元转账至对方账户. 直到转账后联系朋友,郭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最终,在包头警方的协助下,截获了诈骗账户中的诈骗资金336.84万元,但仍转移了93.16万元。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晓睿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逐步成熟和应用门槛的降低,利用人工智能迷惑真人实施诈骗已成为不法分子的新趋势。 .

过度泄露个人隐私

事实上,近年来,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 通过警方、银行、社区、媒体等线上线下渠道,对各种电信诈骗手段进行了详细警示和披露。 电信欺诈仍然很难被发现。

ai换脸成新型骗局_ai换脸杨幂视频制作者回应_ai换脸明星百度云

然而,在多重警告下,用户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性越来越高。 在本次关于AI诈骗话题的讨论中,不少网友也提出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涉财勿掉以轻心的看法。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鹏博也认为,科技的进步让电信诈骗的防范难度加大,但电信诈骗频发的原因是信息时代过度泄露用户个人隐私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也从多位读者处获悉。 曾在某电商平台遭遇退货骗局的用户指出,骗子在电话中明确提供了自己的账号、购买的产品、收货地址,最终造成自己的大笔损失。

回归AI诈骗新模式,全面推进数字化,各类平台收集个人信息成为常态。 当诈骗遇上AIPC28群官网哪里找?,诈骗成功率接近100%。 苏小睿指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本身应该是中性的。 在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各种隐患。

对刷脸支付和掌上支付有何影响?

ai换脸杨幂视频制作者回应_ai换脸明星百度云_ai换脸成新型骗局

根据警方通报内容谁有加拿大28群,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的方式主要包括语音合成、AI换脸、盗取微信账号后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非官方版本(插件)转发等。以前的语音记录给微信好友获取信任。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AI技术对受骗人员进行筛选,精细筛选后找到目标。

由此看来,与传统诈骗手段相比,AI诈骗还涉及人脸、声纹等生物信息。 在数字时代,指纹、声纹、人脸,甚至虹膜等生物信息成为了可以开立资金账户的“钥匙”。 信息也越来越多地包括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此外,根据北京商报记者以往的实际调查,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新技术、新事物的出现,往往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不知情的用户进行诈骗。 AI“换脸”诈骗方式发布后,不少用户也对人脸识别等方式的安全性表示担忧,询问骗子是否有可能通过AI技术盗取个人资金账户。

不仅如此,在AI诈骗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微信正式发布了掌上支付这一全新的支付方式。 在有关掌上支付的讨论中,也有用户提到了掌纹信息采集和支付安全的问题。 据介绍,不同于指纹识别是读取指腹的表皮纹路,掌纹识别是读取手掌纹路和心血管纹路。

ai换脸成新型骗局_ai换脸杨幂视频制作者回应_ai换脸明星百度云

在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ai换脸成新型骗局ai换脸成新型骗局,如何避免新技术带来的欺诈等问题也成为机构应该考虑的问题。 谈及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王鹏博指出,如果一个机构想要落地新技术,必须在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反欺诈和用户易用性之间取得平衡,以及至少提前准备预防和应对机制。

“以掌上支付为例,个人信息的大规模收集和应用实际上缺乏法律支持。如何避免过度收集信息,如何防止个人专属且应属于绝密的生物识别信息泄露最新加拿大28实力群群,如何做好数据存储,必须用什么方法来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才能调用……这些问题目前都不好解释。” 王鹏博直言,在个人隐私保护逐渐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今天,新技术必然面向个人用户。 普及起来比较困难。

转移前交叉验证

对于消费者来说,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更为重要。 对此,王鹏博表示,消费者首先要提高警惕,涉及到转账时,需要认真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及时通过正规渠道联系相关渠道,进行交叉验证。

苏小睿指出,需要从三个层面看:一是监管端,需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进一步加强执法中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团队,总结提炼新型电子诈骗的新特征、新特点。 二是平台侧,如购物平台、社交平台、支付平台等诈骗分子常驻、频繁使用的平台,要加强风控管理,采取合理拦截措施。 当出现异常或聊天内容异常时,及时向用户发出提醒; 第三,在用户方面,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在转账或付款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 廖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