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头条 > 如果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上岗工作?

如果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上岗工作?

佚名 头条 2022年12月15日

在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回答了“如果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谁有加拿大28微信群,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工作?”等问题。“哪些医护人员需要日常核酸检测?” 医务人员关心的热点问题。

01

医护人员感染应遵守“新十则”

关于“医护人员被感染,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工作?”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医疗急救司司长郭艳红明确回答,“一旦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也应按照《新十则》的相关要求执行。”

同时,郭艳红还提出,医疗机构管理层要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并强调要落实好各项措施,做好医护人员的关爱和关爱。

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由于位置特殊,他们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患者。因此,他们面临着最高的感染风险,工作也很繁重。可以说,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医务人员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也应按照“新十条”的相关要求执行。但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我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要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管理,即发热门诊、急诊、门诊等病房等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区域。必须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并配备足够的医务人员。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防护用品,努力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执业安全。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度和准备,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

二是多次要求,落实好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各项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工作,特别是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优化调整医务人员编制。控制情况及临床救治工作 1、医疗力量的分配和工作班次的安排,可以保证医务人员的力量能够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至于发生大面积感染后影响临床工作。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次数。

02

这些人群需要日常核酸检测,包括部分医护人员

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新十则”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调核酸检测要重点关注感染风险较高的地区和人群,主要是减少核酸检测范围和频率。酸性检测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育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是不再核查跨区域流动人员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不再进行落地检查。

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进行抗原检测。

此外,“新十条”还要求,对高危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的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其中PC蛋蛋群哪里找啊,需要日常核酸检测的高危岗位从业人员中,就包括部分医护人员。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和20条优化措施,高危岗位员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极高危,指入境人员、物品、人员、隔离人员。要求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实行闭环管理,每天进行核酸检测;第二类是指超市工作人员、快递、外卖等工作环境人员密集、人员接触频繁、流动性大的人员,还要做好监测和核酸检测工作。我们要求每周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03

中国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物参考表》也适用于感染后居家治疗的医务人员。

❖居家治疗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必要时,还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就医表格向相关医疗机构咨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居家治疗常用药物参考清单

❖无症状患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一定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您有基础疾病,当您的病情稳定时,您不需要改变您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药物的剂量。

❖若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运至相关医院救治。

(1)呼吸困难或气短。

(2)药物治疗后体温仍高于38.5℃3天以上。

(三)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无法控制的。

(4)患儿嗜睡、持续拒食、进食困难、持续性腹泻或呕吐等。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症状。

❖居家治疗人员需按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检并报告结果。

❖若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检抗原阴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加拿大28群大全,即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当然,即使有专家说Omicron的毒力接近季节性流感,阳性病例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但最好不要被感染,这就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手卫生

1. 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是洗手?

洗手是指医护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上的污垢、碎屑和一些致病菌的过程。

3、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指医护人员用速干手消毒液搓手,减少手上暂时性细菌的过程。

4. 外科手消毒的定义是什么?

指医护人员在手术前用肥皂(肥皂)和流水洗手,然后用手部消毒剂去除或杀灭暂留菌,减少常驻菌的过程。使用的手部消毒剂可以具有持续的抗菌活性。

5、七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感染居家用药三原则,五指并拢,相挑;

(2)双手掌心放在手背上,十指交叉,沿指关节相互搓揉,进行交换;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合指;

(4) 双手轻握空拳,相互揉捏,互换;

(5)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旋转揉搓耙子,交换;

(6)一只手的五个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掌心,旋转揉捏,交替进行;

(7)必要时增加手腕的清洁。

6.洗涤时间是多少?

揉捏时间>15s。

7、WH0提出的“5个重要的手部卫生时刻”是什么?

二前三后:

(1) 接触患者前;

(2)无菌操作前;

(3) 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接触血液、体液后。

8、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1)手上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用肥皂(皂液)和流水洗手;

(2)当手上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而不要洗手;

(3)下列情况先洗手再消毒:

a)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 直接检查、治疗、护理传染病患者或处理感染患者的污染后。

9、洗手的指征有哪些?

(1) 与患者直接接触前后;

(2)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

(3)无菌操作,接触洁净无菌物品前;

(4)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五)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

(6)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和物体后;

(七)办理药品、餐饮前。

10、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严格的手部卫生措施可以减少30%的院内感染。手卫生已成为减少院内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尤其是耐药菌株的院内感染,大多由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

11、手卫生的标准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监测菌落数应≤10cfu/㎝²;

外科手消毒,监测菌落数应≤5cfu/㎝²。

消毒

1、什么是消毒?什么是杀菌?

消毒:指杀灭或去除传播介质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无害化的处理。但不能杀灭细菌孢子。

灭菌:是指杀死或去除传输介质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孢子)的处理。

2、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什么?

(一)进入人体组织或者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接触完整皮肤的仪器和用品必须经过消毒,接触完整粘膜的仪器和用品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2)根据物品性质,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优先采用物理方法。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3. 什么是斯伯丁分级?

答:根据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造成感染的风险和患者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一)高度危险品:

定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血管系统的物品,或流经无菌体液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或粘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风险感染,如手术器械、穿针、腹腔镜、活检钳、心导管、植入物等。

要求:必须消毒!

灭菌方法:压力蒸汽(首选)、环氧乙烷(E0)、等离子灭菌(HP-Plasma)。

(二)中度危险品:

定义:与完整的粘膜接触,但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不接触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的物品,如胃肠镜、支气管镜、喉镜、肛门表面、口腔表面、呼吸机管路、麻醉机管路、压舌板、肛门直肠测压导管等。

要求:高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2%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碘伏、75%酒精。

(三)低级危险品:

定义:接触完好皮肤但不接触粘膜的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医院床围栏、床面、床头柜、床上用品;墙壁、地板等

要求:中低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清洗、机械灭菌。

总之,应根据被污染物品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4、什么是高水平消毒?

高水平消毒是指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大部分细菌孢子。常用的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方法有使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二甲醛、过氧乙酸、双氧水、臭氧、碘酒等,以及在规定条件下能达到杀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条件。适当浓度和有效作用时间的消毒方法。

5、什么是中等水平消毒?

中等水平消毒是指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常用的达到中度消毒的方法包括使用碘类消毒剂(聚维酮碘、洗必泰碘等)、醇类与洗必泰的复合物、醇类与季铵化合物的复合物、酚类等消毒剂。它是在规定的条件下,以适当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6、你能区分清洁剂、消毒剂和杀菌剂吗?

洗涤剂:一种有助于在洗涤过程中从被处理物品中去除有机、无机和微生物的制剂。如洗手液、洗衣粉、洗衣液、多酶乳液等。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介质上的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分为高级消毒剂、中级消毒剂、低级消毒剂。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孢子)并满足灭菌要求的制剂。如环氧乙烷、双氧水、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7、使用聚维酮碘进行皮肤或伤口消毒时应注意什么?

用于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原液擦拭局部2次,作用时间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用于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原液擦拭该部位2~3次,每次至少2分钟;

口腔粘膜和伤口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的碘伏擦拭3min-5min。

8、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装在什么情况下被视为污染不能再次使用?

无菌物品灭菌包装在使用前,如发现包装内化学指示卡未完全变色、外包装受潮、已过保质期、包装破损等情况加拿大28群吧,不得作为使用污染。

9、无菌物品开封后的使用时间是多少?

(一)容器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使用后不得超过24小时;

(2)无菌托盘需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3)抽出的药液如未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取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

(4)开封的无菌静脉输液液必须注明开封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

(5)一次性包装的酒精、碘伏,开封后应标明开封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灭菌容器中酒精和碘伏的有效期为3天;

(6)无菌棉签开启后,应标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开封抽取的各种溶剂应注明抽取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8)干燥保存的无菌镊子和贮液槽,开封使用后每4小时更换一次,随时更换,以防污染。

10、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有什么要求?

(1)要求含氯消毒剂配制即用,检测配置浓度是否达标,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戊二醛在使用中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4天;

(3)消毒液配制后,必须注明配制时间和有效期。

11、氧气湿化水可以用自来水吗?

不是,氧气湿化水应该使用灭菌水。

12、紫外线灯的强度有什么要求?

新型紫外灯的辐照强度≥100μW/cm²,在用紫外灯的辐照强度≥70μW/cm²。

13、2%以上的戊二醛浸泡杀菌需要多长时间?

≥10小时。

孤立的知识

1、隔离有几种?标志颜色

接触传播(蓝色)、飞沫传播(粉色)、空气传播(黄色)。

2、空气和飞沫传播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确诊或疑似感染空气传播疾病,如肺结核、水痘、麻疹等。

隔离措施:

(1)患者安置:患者应安置在负压病房。

(二)无条件感染同一病原微生物的确诊病例可以同住一室;床间距应≥1.2m。

3、接触传播有哪些隔离措施?

用于确诊或疑似经接触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消化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和伤口感染等疾病。

隔离措施:

(一)患者安置:确诊或疑似患者应安置在单间病房。条件有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感染同一病原体的患者应安置在同一病房。

(2)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果需要转移,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的污染。

(3)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必须注意转运时医护人员的防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PC蛋蛋群哪里找呢?,尽量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四)加强通风设施,做好空气消毒工作。

(五)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可能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职业暴露与防护

1.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接触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皮肤或粘膜不慎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或被医务人员使用的针、刀片等利器具刺伤的情况。患者,并可能被病原体感染。

2、职业暴露途径有哪些?

经皮损伤(针刺、锐器损伤)、粘膜暴露(眼、口、鼻)、不完整皮肤暴露(龟裂、溃疡、擦伤)。其中,针灸是最主要的职业暴露方式。

3、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包括 HIV、HBV、HCV 和梅毒。

4. 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

立即向感控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调查表。

5.如何避免锐器伤害?

(1)有创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保证光线充足,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划伤;

(2) 禁止用双手将用过的一次性针头重新盖上。如果需要复述,只能用一只手复述。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被污染的针头、刀片等利器;

(3)建议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转运容器转运锐器,以免伤及医护人员;

(4)使用后的利器应直接放入防刺破、不透水的利器盒内,以防刺伤,利器盒装满3/4,及时收集;

(5)禁止携带针头等尖锐物品走动。

6、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当地有哪些处理措施?

(1)如皮肤不慎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感染居家用药三原则,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近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干净;禁止局部挤压伤口;

(3)刺伤处伤口清洗后,应用消毒剂消毒,如75%酒精或0.5%碘伏。

7. 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如何处理?

HBV暴露、暴露后措施与疫苗接种状况密切相关:

(一)立即对暴露人员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并作为背景留存;

(二)未接种过或接种过疫苗无保护性抗体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0μg)(0 , 1, 6);

(三)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不明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1剂,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测;是否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乙肝疫苗应根据结果决定;

(4)既往接种过疫苗且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无需治疗;

(五)既往有乙肝病毒感染史,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治疗;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不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按时随访(0、1、3、6个月);暴露于HIV,立即报告感染控制部门,感染控制部门报告辖区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派专家现场评估暴露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梅毒螺旋体暴露,预防性使用变星青霉素G(240万U,1次/次)周×3);职业暴露后,应按0-1-3-6计划进行跟踪监测,并建立档案和管理。

8. 什么是标准预防?

规范预防是指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需要隔离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9. 标准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1)手卫生:洗手、消毒;

(2)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预计会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3) 及时正确处置受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具、织物和环境。

10、使用手套有哪些注意事项?

(1) 不同诊疗的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下手套,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要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戴手套,如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防止污染手套。

11、使用口罩有哪些注意事项?

(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时,防止口罩鼻夹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

(2)外科口罩只能使用一次;

(3)口罩弄湿后应立即更换

(4)口罩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 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前,应进行密闭性检查。

广告位